科学研究 科研进展 学术期刊 获奖情况 科研项目 首页> 科研进展 胡海岚教授课题组在《Science》上发表文章 2017-07-14 2017年7月14日,浙江大学求是高等研究院系统神经与认知科学研究所和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中心的胡海岚研究组在《科学》杂志以长文(Research Article)形式发表了题为《胜负经历重塑丘脑到前额叶皮层环路以调节社会竞争优势》的文章。该文章采用测试小鼠社会竞争的行为学范式:钻管测试和热源争夺测试,并结合在体多通道电生理记录,光遗传学、药理遗传学调控,以及在体神经可塑性记录和光诱导突触长时程性增强、减弱等前沿神经... 陈忠教授课题组《Neuron》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2017-06-22 2017年6月22日,国际权威杂志《Neuron》在线发表了浙江大学神经科学中心陈忠教授课题组题为《Depolarized GABAergic Signaling in Subicular Microcircuits Mediates Generalized Seizure in Temporal Lobe Epilepsy》的文章。该研究发现颞叶癫痫继发性全身性大发作与下托脑区特异性地存在异常去极化信号通路相关,揭示了下托区GABA神经微环路在癫痫发病中作用机制,研究结果为精准治疗颞叶癫痫的药物新靶点研究提供了非常... 张纬萍副教授课题组在《PNAS》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2017-06-14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张纬萍副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和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唐淳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PNAS)》上发表题为“Ubiquitin S65 phosphorylation engenders a pH-sensitive conformational switch”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泛素单体的S65被磷酸化后,呈现四种能够相互变化的构象,研究解析了每种构象的结构,发现这四种构象的组成比例受pH值调节,变化... 陈忠教授课题组在《Autophagy》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2017-04-05 2017年3月,Autophagy杂志在线发表了浙江大学陈忠教授课题组关于酸化后处理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新机制。 急性脑缺血是一种重大神经系统疾病,尚缺乏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若在缺血之前采用一些轻微的短暂缺血处理可以提高大脑对缺血的耐受程度。然而,由于脑缺血发病的不可预知性,极大限制了这些预处理的临床应用。陈忠教授课题组发现在缺血之后进行短暂缺血或低氧的处理,即“后处理”的方式,同样可以发... 孙秉贵课题组在《FASEB Journal》发表论文 2017-02-21 Efr3是细胞质膜中磷脂酰肌醇代谢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蛋白。虽然Efr3在脑中大量表达,但其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并不清楚。为了探究Efr3在脑中的作用,我们首先制备了Efr3af/f小鼠,然后将Efr3af/f小鼠和Nestin-Cre小鼠杂交,以在脑中特异性敲除Efr3a。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杂交后小鼠脑中Efr3a的表达受到显著抑制,但其在外周组织如睾丸、肺脏、心脏及脾脏等中的表达不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脑中特异性敲除Efr3a可通过影响存... 段树民院士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2017-02-06 2017年1月27日,Nature系列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在线发表了段树民课题组题为 “Glia-derived ATP inversely regulates excitability of pyramidal and CCK-positive neurons”的文章。该研究发现星型胶质细胞对不同类型神经元的兴奋性具有不同的调节作用,这一作用是由ATP介导的。从而揭示了ATP作为一种胶质递质在介导神经元-胶质细胞网络相互作用中的新功能,对深入理解胶质细胞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 周煜东课题组在《Journal of Cell Biology》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2016-11-10 2016年11月10日,浙江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中心周煜东教授课题组在《Journal of Cell Biology》杂志上发表了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报道了在神经系统发育特定阶段星形胶质细胞中TLR4-MyD88-ERK通路的激活对兴奋性突触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这为儿童受到感染后更易产生癫痫发作的临床现象提供了解释,并为以此通路为药物靶向治疗相关神经发育疾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内广泛分布的一类胶质细胞,参与多种生理和... 陈忠课题组在《Pain》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2016-10-15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神经损伤引起的一种慢性疼痛。疾病症状包括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疼痛反应明显增强(痛觉过敏)、非伤害性刺激引起疼痛(痛觉超敏)和自发性疼痛。三叉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神经痛,以反复发作的闪电样或刀割样剧烈疼痛为特征,被认为是最让人痛苦的疾病之一,而且疼痛异常现象常波及远隔躯体部位,引起更为严重的疼痛综合征。然而疼痛扩散是如何发生的,目前尚不清楚。 陈忠教授课题组在NIHR01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陈忠课题组在《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2016-10-14 陈忠教授团队研究发现促进慢性缺血后白质修复的重要途径,研究结果发表在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大脑长期慢性缺血引起的白质损伤及认知能力损害是造成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缺乏针对性的有效药物,急需进一步明确其发病机制并寻找新的具有针对性的治疗靶点或策略。 课题组利用逆转录病毒标记脑室下区新生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发现OPC向白质区迁移过程受阻是慢性缺血后髓鞘再生受到... 孙秉贵课题组《Stem Cell Reports》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2016-10-12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是最常见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障碍。近年来在AD患者及AD模型小鼠(过表达hAPP的转基因小鼠)的研究发现,成体海马神经发生(adult hippocampal neurogenesis)异常可能是导致AD认知障碍的原因之一。然而,AD小鼠脑中过量表达Aβ的同时,其APP的含量也远高于正常对照小鼠。因此,AD小鼠中究竟是Aβ还是APP导致成年神经发生异常,目前尚... 每页 10 记录 总共 195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17/20 跳转到